(二)、绩效考核的原则
1、 客观公正的原则(1)静态与动态相结合(2)短期与长期相结合(3)主观努力程度与客观条件限制相结合(4)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2、 民主公开原则(1)要求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视角的考核(2)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要求将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3)充分发挥民主的基础上,还应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3、 严格认真的原则(1)有严肃认真的考核态度(2)有明确严格的考核标准(3)要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4)要有严格有效的考核制度
4、激励为主的原则(1)考核前,考核的目标与标准的设置要尽量与员工的需求相一致。(2)注意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感情沟通。
(三)绩效考核的程序:1、确定考核目标2、制定考核方案3、实施考核方案4、做好考核鉴定与决策
(四)绩效考核的方法:1、排序法2、成果考核法(对照法、工作标准法、绝对标准比较法)3、一一对比法(对子比较法)4、目标对照法(目标管理评价法)5、因素评定法(测评量表法)
因素评定法的标准量表体系的主要模式:(1)参照标准式量表(2)问卷式标准量表(3)刻度式标准量表(4)代表人物法(5)强迫选择法
(一)绩效考核的心态:1、双方协作心态2、双方对抗心态
(二)绩效考核中的心理偏差:1、印象性偏差2、晕轮效应偏差3、对照效应偏差4、趋中化的偏差5、暗示性偏差6、首因偏差7、近因偏差8、情感偏差
9、从众效应偏差10、相似性偏差
(三)克服考核中心理偏差的措施:1、对考核的要素及其等级标准要加以明确的定义,使考核的标准尽可能准确明了,能定量考核的,尽可能量化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树立端正的态度和立场,明确考核的目标、意义,了解考核的原则,程序和方法。3、建立考核信息系统,搞好考核的日常工作和基础工作4、建立和健全考核机构,建立考核申诉制度,设置合理的申诉程序
(一)组织变革的指导原则:1、由组织管理部门来制订有计划、有系统的规划2、使组织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又能适应未来环境的要求3、必须预见到知识、技术的改变,以及程序、行为和组织设计的改变4、还必须建立在提高组织绩效和个人工作绩效的基础上,以促进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最佳配合
(二)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的:(1)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2)改变成员的行为
(三)组织变革的动因
外部环境的变化:1、技术的不断进步2、价值观念的变化3、竞争的加剧4、国家政策的变化
内部条件的变化:1、成员要求在工作中有个人发展机会,但组织仍然倾向于简单化、专业化的管理方式,从而限制了成员的发展机会2、组织成员民主思想增强,要求参与管理,希望在经济上、政治上得到公平待遇,受到尊重,但组织仍然是等级分明、地位差别大,对组织成员进行严格控制。3、当组织成员的工作责任感增强,通过工作赢得尊重时,组织却仍然只靠奖惩手段推动成员工作。4、当组织成员期望从工作中尽快获得当前需要的满足时,组织满足其成员的奖励、晋升等方式却仍然是缓慢的、延期的。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1、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2、经济原因造成的阴力3、社会群体原因造成的阻力
(二)克服变革的阻力:1、进行力场分析2、让组织成员参与变革3、利用群体动力4、奖励变革中的创新者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1、解冻;2、变革;3、再冻结
(二)组织变革的程序:1、确定变革的问题2、组织诊断3、提出方案4、选择方案5、制订计划6、实施计划7、评价效果8、反馈
(三)实行组织变革的方式:1、人员导向型2、组织导向型3、技术导向型4、系统导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