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领导行为与管理
> 本章高频考点
学习要求:该模块的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是以主观题为主,对于各章的高频考点的,必须熟记于
心,且基本能默写出来。
章节 | 重要考点 | 出题方式 | 历年考题 |
第一节 | 领导的概述 | 选择、论述、简答 | 1110简、1210选、1110论 |
第二节 | 领导理论研究 | 选择题 | 1210选、1301选、1201简 |
第三节 | 领导考评的方法 | 简答题 | 1201简、1210简 |
历年真题中, 0804选、1004简、1110论等符号代表该知识点在历年考题中出现的频率及出题方式。0804 选代表该考点在2008年04月考期中出过单项或多项选择等低分值题,1004简、1110论分别代表2010年04月 考期出过简答、2011年10月考期出过论述题等高分值题。 |
一、领导的概述 P244
1.领导的含义:领导的实质是指 引和影响个体、团 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所期望
目 标的 行为过程。
2.领导与领导者:领 导是一种行 为或过 程,领导者则是实施领导行为或领导过程的特
定个人。
3.理解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1)两者的联系在于:
① 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是领导行为与活动的组成部分。
②领导者必须 参与组织的管理,才能有效地实施领导行为。
(2)两者的区别在于:
① 从职责范围上来说, 领 导是负责全局性、宏观性或 战略性的问题,管理则是具体
部 门的工 作与效率问题;
②从组织作用上来说, 领 导在组织中的作用表现在为组织活动指出方向、设置目标、 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等方面, 管 理则是为组织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
转、 解决效率与 效益;
③从角色差异上来说, 管理者必须过问管理工作的细 节,而领导者不需事必躬亲;
④从组织地位上来说,领导者只是少数在组织中具有权利、地位(职位)和影响力 的人物,而管理者除了基层领导外,还有许多从事管理工作的专业和技术人员;
⑤从工作方法上来说, 管理可以说一门“技术”, 具有具体性、操作性、普遍性; 丽领导则可以说是一 门“艺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和方法,必须
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二、领导的功能 P245-P246
1.含 义 :领导功能是指领导行为在 组织中的 影 响和 作 用,包括一般功能和 角色功能:
2.领导者的一般功能
( 1 ) 美 国行政学家伦纳德。D . 怀特认为领导的功能是:
①决定重要的决策; ② 发布必要的命令和指示; ③协调组织的内部;
④授权下级处理一般事务; ⑤控制财务的运用、部属的任免;
⑥ 监督、控制并考核工作的执行; ⑦处理对外的公共关系。
( 2 ) 美 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领导的基本功能是:
① 确立目标; ②做组织工作; ③提供推动工作的动力和使上下通气;
④ 做绩效评价工作; ⑤使他人进步。
(3)哈佛大学教授、著名的领导学专家约翰·科特认为,领导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八种: ① 树立愿景; ②规划战略; ③培养骨干力量; ④配置关键资源;
⑤建立协作网络; ⑥激励群体行为; ⑦排除障碍; ⑧营造文化。
(4) 霍 埃和 米斯克尔认为,许多学者对“领导功能”的看法基本分为“组织任务取向” 和“个人关系取向”两方面,依此我们将领导者的基本功能归纳为组织功能和激励
功 能两个方面
3.领导者的角色功能
加拿大克吉尔大学的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将组织中领导者的角色归纳为10种,并将其
进一步概括成三个方面,具体见表10-1。 (1210、1301、1201单)
表10 -1 明茨伯格对领导者角色的归纳
角色 | 角色描述 | |
人际关系角色 | 名誉领导 | 象征性的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性和社会性的例行义务 |
领导者 | 负责激励和动员下属,负责人员配备、培训和交往的职责 | |
联络者 | 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提供恩惠和信息 | |
信息传递角色 | 监听者 | 寻求和获取各种信息,以便透彻地了解组织与环境;是组织内部和外 部信息的神经中枢 |
传播者 | 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取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其他成员 | |
发言人 | 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的信息;是组织所在 行、业的专家 |
决策制定角色 | 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监督某些 方案的策划 | |
危机管理者 | 当组织面临中大的、意外的动乱时,负责采取补救措施 | |
资源分配者 | 负责分配组织的各种资源,批准关于资源的重要决策 | |
谈判者 | 在主要的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
4.领导者的影响力: (1110论)
(1)影响力是 一 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影 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一个 领导者是否具有强大而有效的影响力,主 要取 决于 职 务、地 位、权 力、自 理、品
格 、知 识、感 情等因素。
(2)领导者的影响力可以归纳为权力性影响力和 非权力性影响力。
5.提高领导者影响力的途径: (1110论)
(1) 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要注意: 领导者要加强自我意识与品德修养,做到作风 正派、品德高尚、关心他人、团结同事、秉公自律和清正廉洁;领导者要不断学 习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市场经济理论、现代信息和计算机知识,注意知识 更新和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科技、文化和知识素养;领导者要在实践中加强 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创造能力、专业技 术与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与管理能力等;要密切联系群众,注意
高尚情操的培养,对员工要热情友好,不能居高自傲、态度生硬、以势压人。
(2) 正确使用权力性影响力要做到: 在使用职权时,态度审慎,执法公正严明,不专 制独裁和滥用权力;要秉公自律,为政清廉,赏不避仇,罚不避亲,不以权谋私; 要善于用人和授权,大权集中,小权分散,不专权独断;要深人实际调查研究, 亲自动手,具体指导,不当甩手掌柜;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组织和员工的
监督。
(3)通过各种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与和谐的组织气氛,增强权力性影响力和 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效能。提高影响力不仅仅是对领导者直接的要求,还包括被领
导者的状态和环境因素。
(4) 遵循领导的法则,提高领导与管理艺术,发挥成功的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在人际 关系上应注意如下几点:坚持个人平等,互敬互谅,尊重人格的原则;坚持公平、 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沟通网络,做到信息流畅;坚持积极激励,使员
工奋发上进;坚持民主参与,相互领导的原则等。
三 、领导的类型 P248
1.领 导工作类型: 根据领导者从事的工作性质与职务的不同,可划分
(1)政治思想领导。主要处理人际关系问 题。 (1201单)
(2)业务领导。主要处理“事一物”关系问题。
(3)行政领导。主要处理“人一事”关系问题。 (1301单)
(4)学术领导。这是以发挥科技、专家、智囊团体的作用为主要目标的领导类型。 2.领导方式(或作风)类型 P248-P249:
根据领导者的作风及其使用权力的方式不同, 勒温等人早在1937年通过对团体的实验
研究,提出了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类型的领导。 (1110单、1210单、)
3.合理的领导结构 P253(1110 简)
领导结构包括领导组织结构和领导素质结构。 以下重点介绍领导素质结构。 (1)年龄结构,是指领导班子成员的 平均年龄和年龄结构比例。
(2)知识结构,是指领导班子成员的知识构成状况,将具有 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专业知
识的领导者组成合理的立体结构。
(3)智能结构,智能主要包括思 维、学 习、研 究、创 造、组 织、执 行、宣 传和公关能力。
(4)心理结构,是指领导班子成员气 质、性格、品 行等个性特征。
四、领导理论研究 P253
1.领导特质理论: 即指研究具有哪些特质的人,才能成为良好的、有效的领导者。
2.领导作风理论: 研究发现,不同的领导作风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有着不 同的影响。继勒温之后,主要的领导作风理论有:
利克特的领导系统:
(1) 专制集权式领导的特征是: 领导者独自决策并发布指示,下属执行且没有参与决
策的机会;奖励多于处罚;上下级之间保持距离,关系冷淡,互不信任。
(2) 仁慈集权式领导的特征是: 权力集中在最高领导层,但也会给中、下层部分权利; 奖励与惩罚并用;上下级之间稍有沟通,但下级对上级仍有恐惧、警戒心理。这种 领导作风对程序性的工作和流程简单的工作比较有效。
(3) 协商民主式领导的特征是: 重要问题的决策权在最高领导层,中、下层领导有对 次要问题的决定权;兼用奖励和偶然的处罚激励下属,调动下属的积极性;领导者
对下属有一定的信任,能够听取下属的意见。 (1210单)
(4) 参与民主式领导的特征是: 领导者与员工民主协商解决问题,决策在员工广泛参 与的基础上进行,由最高领导者做最后决策;主要采用奖励的方法,很少采用处罚 的方式管理下属;上下级关系平等,领导者信任下属,并保持有效的沟通,组织氛
围良好。
领导“连续统一体”模型 P256
坦南鲍姆和沃伦·施密特1958年提出了领导行为连续体理论,他们认为,民主与专制是
领导作风中的两种极端情况,在两者之间还有很多种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为了使人
们从决策的角度(是专制还是民主决策)来深刻认识领导作风及其意义,他们提出了 “领导连续统一体”模型。
3.领导行为理论
(1)密执安大学的领导行为研究
(2)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及其发展
(3)管理方格理论:在管理四分图的基础上,美国管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在1964年设 计了一个管理方格图。
(4)领导行为PM 分析模型:美国学者卡特赖特和詹德 D.Cartnyight&A.Zander 在他
们的《团体动力学》一书中提出了PM 领导模式。
4.领导情势(权变)理论:
(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费德勒的权变模型; (3)领导的行为目标导向理论
5.领导理论的新进展:
(1)魄力型领导理论; (2)交易型领导理论; (3)变革型领导理论
五、领导的选拔
1.选拔领导人才的原则与素质标准:
(1)德与才。 (2) 绩与效。 (3)轻与老。 (4)识与能。 (5)稳与新。 2.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P266-P267:(1210 简)
(1)以貌取人。 (2)强调经验、学历或性别,忽视态度和信念。
(3)凭直觉仓促做出判断。 (4) 任人唯熟,任人唯亲。
(5)从众效应。此外,还有论资排辈、妒忌心理、习惯心理、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
会刻板印象等社会认知偏差,都会影响领导人才的选拔。
3.选拔领导人才的流程与方法: P266(1201 简)
(1)民主推荐。(2)岗位竟聘。(3)业绩考核。(4) 素质评价。 (5)岗位模拟测试。 4.考评的目的在于识别、激励、监督与晋升提拔德能勤绩优秀的领导人才。
具体有如下作用:
①识别作用。 ②激励作用。 ③自我完善与成长作用。
④为领导干部的奖评、晋级、提升和选拔、培训,提供定性与定量的测评和调查依据。
5.考核与评价领导者的原则P267-P268
为保证领导者考评的正常开展,应当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下遵循以下原
则:
(1)自我述职、群众评议、领导考查三结合的原则。
(2)定 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3)主要与次要相结合的原则。
(4)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 (5)稳定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6)察言观行、以行为主的原则。
> 考点拾掇
基 学习要求:该模块的知识点考核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因此我们只需要对其有印象即可,在选
择中能将其正确选择。
1.按照职责分工, 高层领导总揽全局,从宏观和战略上进行管理, 中层和基层的领导以
具体管理为主。越是基层的领导,管理工作越具体
2. 权力影响力由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三种构成。(1301单)
3. 经理制领导是社会化大生产时期企业管理的领导体制。(1110单)
4. 利克特认为参与民主式作风的领导者是卓有成效的。(1301单)
5.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9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与实际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领导 理论,如魅力型领导理论、交易型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等。(1110单)
6.PM 分析:领导行为方式可划分为三类: 且标达成型(P型)、团体维持型(M型)、两
者兼备型(PM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