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
> 本章高频考点
学习要求:该模块的知识点的考核主要是以主观题为主,对于各章的高频考点的,必须熟记于
心,且基本能默写出来。
章节 | 重要考点 | 出题方式 | 历年考题 |
第二节 | 团体的凝聚力、士气、规范、压力、 高效率 | 选择题 | 1210选、1201选、1110选 |
第三节 | 团体的意见沟通 | 选择题 | 1110选、1201选、 |
第四节 | 团体的人际关系 | 选择题、简答题 | 1210选、1301选、1201简 |
第五节 | 团体决策 | 选择题、简答题 | 1210选、1301简、1110简 |
第六节 | 团体的竞争、合作与冲突 | 选择题、论述题 | 1110选、1201选、1201论 |
历年真题中,0804选、1004简、1110论等符号代表该知识点在历年考题中出现的频率及出题方式。0804选 代表该考点在2008年04月考期中出过单项或多项选择等低分值题,1004简、1110论分别代表2010年04月考期 出过简答、2011年10月考期出过论述题等高分值题。 |
一 、 团 体P153
1.团队的含义: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 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 以一 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
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2.团体的主要特征 P153-P154
① 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 心理上和 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 我们同属一个群体”的感 受。
3.由个体构成团体并维系团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 为了实现团体目标,团体必须 有共同遵守的规范和规 则:
③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每个成员都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也意识到成员
之间有互动作用、相互依存、有感情联系;
④ 团体有一 定的结构,每个成员有一 定的地位,扮演一 定角色,执行一 定的任务,有
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⑤团体成员之间有工 作、信 息、思 想、感 情 上的 沟 通与交 流等。
4.工作团体含义: 工作团体是通过成员相互作用,来共享信息做出决策,帮助每个成
员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其绩 效仅仅是每个成员个人贡献的 总 和。
5.工作团队含义:工作团队是通过其成员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调作用,其团体
成员的共同努力结果使团队绩效水平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6.团体的发展阶段P154: (1110 单 )
初步形成阶段 (理解目标,开发实施过程)、 震荡阶段 (矛盾逐渐显现)、 规范阶段
(分享信息,接受不同选择、积极进行一些需要妥协的决策)、 运行阶段 (熟练并有
效地达到目标)、体整阶段 (工作行为结束后的休整期)。
7.团体的种类: (1) 正 式团体和 非正式团体(2)假 设团体和实际团体(3) 固定性团 体和临时性团 体 ( 4 ) 工作团队的类型
8.团体的功能:
(1)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有利于团体与组织的决 策,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
组织的总目标,这是团体对组织来说最重要的功能。
(2)团体对个体的作用
团体对每个个体成员来说,也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满足成员个人的多种心理需要:
①满足成员的安全需要。②满足成员的归属需要和社会交往需要。 ③满足成员的成
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及责任感和尊重的需要。④增强成员的信心和力量。
(3)团体影响的行为效应 (作用)
①社会助长效应;②社会标准化倾向;③社会顾虑倾向;④社会惰化现象;⑤极化
现象与责任扩散效应;⑥从众行为倾向。
二、团体的凝聚力、士气、规范、压力、高效率
1.凝聚力含义: 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2.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1)领导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2)团体的同质性对凝聚力的影响(1210单) (3)外部的压力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4)团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5)团体成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等团队精神和情感对凝聚力的影响
(6)团体的规模、规范与风气对凝聚力的影响(7)其他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
3.团体的士气: 即指军队作战时的集体战斗精神。其含义延伸到现代企业和组织的管
理之中,表示团体的工作精神、服务精神 和团队精神,
4.团体规范
(1)含义:是指团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与行为准则。 (2) 团体行为规范的类型主要有: (1210多)
①团体绩效规范, ② 团体形象规范, ③社交约定规范 ;④ 资源分配规范
(3) 从众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把个人心理与行为不知不觉地受团体中大多数人心理与
行为的影响, 而保持与多数人一致的倾向称为从众心理或行为。 (1110单)
5.团体高效率的调查与管理
(1) 团体高绩效的指标与特征: P165-P166
高效率的团体有两个重要指标:即生产性指标和团体士气的指标。前 者 包 括 :利润、
增长、资源、适应、创新、生产力与效率等。后者包括社会满意、员工满意等。
(2) 高效率的团体有如下特征:
①团 体内 部及团体与上下级之间有良好的沟 通;
② 团体成员之间有高度的交互作用与影 响 力、凝 聚 力
③决策分权化和参与决策的过程,多数成员有较大的自由度;
④团体成员乐意接受组织目标; ⑤团体成员有较强的工作与 成就动机;
⑥团体成员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 ⑦ 有较高的生产量与 生产效益;
⑧成员有较强的工作满意感。
三、 团体的意见沟通 P166
1.含义:意见沟通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经由联络渠道,传递与交流信息、思
想观点、情感愿望、意 见,达到相互了解与理 解的 过 程。
2.意见沟通的程序: 意见沟通的程序是由六 种基本要素构成的:
(1)信息发出者 ( 2 ) 信 息 编 码 (3)信息传播通道 (4)信息接收者
(5)译码即接收者依据过去的经验对信息解释,将编码信息还原(1110单)
(6)收信者的反应
3.意见沟通的作用:
费斯汀格将意见沟通按功能分为两种:① 工具式沟通;②满足需要的沟通 4.沟通的方式
(1) 从组织层次的观点可分为三 种沟通方式:
①个人与个人的沟通。②团体与个人的沟通。③团体与团体的沟通。
( 2 ) 从信息沟通是否反馈看,可分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两种。
(3) 从组织结构和流动方向上讲,有上 向、下向、 平 行沟通三种方式。 (1201单)
(4)从沟通范围来分有内 部与外 部沟通,内部与外部沟通又都可以分为正 式与非正式.
四、 团体的人际关系 P176
1.人际关系:表示人与人之 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心理行为关系
称为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的类型
(1)根据交往关系范围可以划分为:①个人之间的关系;②个人与团体的关系;③个人
与组织的关系等。
(2)按交往关系存续的时间可分为:①长 期关系; ② 临 时关系等。
(3)根据人际交往需 要 不 同 ,美国心理学家舒 兹把人际关系分为三种类型:① 包容需
要引起的人际关系。②控制需要引起的人际关系。③情感型需要引起的人际关系。
(4)根据交往双方的相互关系状况,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 尼又将团体人际关系分为:
①逊顺型;② 进取型;③ 疏离型。 (1210单)
(5)我国学者经过修正又分为:①合 作 型;② 竞 争 型;③ 分 散 型。
(6)根据分工不同, 团体人际关系类型中还有领导成员之 间,以及领导者与团体成员
之间的关系。
3.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1) 李 雷的 “ 刺激 一反应”模型
(2) 柏 恩“P-A-C ”模 型 P178-P179(1301 单 注意具体类型的概念和表现)
4.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P180-P181: (1201 简 )
(1) 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2) 相似性与同 质; (3) 需 要、性 格、气 质的 互补作用;
(4) 能 力与专 长 (5) 仪 表
五、团体决策 P188
1.决策的含义 :团体决策是指企业中的重大问题,在 领导者的主持下,通过 集体讨论
作出最佳选择与决 定的过 程。
2. 团体决策的过程 P188-P189
( 1 ) 提 出 问 题 ,识 别问题,明确决策的目 标。
( 2 ) 问 题 的诊断阶段,也是发现、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过程。 (3) 动作选择过程。(4)实施方案并进行追踪决策,这 是最末一道程序。
3.决策的基本原则
①决策目标明确的原 则;② 信息情 报准 确、充 分 的原则;
③多种决策方案中进行优选的原则; ④ 可行性论证原则(有效性、可能性、重要性)
⑤行动反馈原则等。
4.团体决策还可采用如下方法:
①缺少反应,即只面向 一个或几个成员建议的解决办法;(1210单)
②独裁法则, 领导宣 布决定;
③少数法则,少数有专业知识的人,有更多发言权“强行通过”的决策;
④ 多数法则,投票表决法,多数(超过半数)赞成通过;
⑤一致法则, 是基本一 致通过的法则;
⑥完全一致,即全体通过的法则,也称一票否决方法等。
5.决策的类型P190
(1)根据决策目标的战略地位, 可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
(2)根据问题的性质,可分为确定型、非确定型、竞争型决策;
( 3 ) 应用计算机专门术语还可分为程序性和 非程序性决策;
(4)根据决策的价值取向可分稳妥性与冒险性决策等。
6.团体决策的利弊分析 P195-P196
(1) 团体决策中的优点
①集思广益,信息完全; ②集体讨论,激 发想象力、创造性,观点多样;
③ 增强成员积极价值观念、民主性与 工作热情; ④ 团体决策增强科学性水平;
⑤增加成员的相互了解和信 任,提高接受性水平。
(2) 团体决策存在的问题 ( 1301简)
①团体决策的冒险迁移与保守倾向。团体决策也会带来某些不利的结果。主 要有耗 费时间、责任模糊,以及由于团体的规范和压力、团体从众行为和暗示心理的 消 极影响。 因而,团体的决策比个人决策可能出现极化(即更加冒险或更加保守)
倾向,因而更具有危险性。
②团体思维 (小团体意识)。所谓团体思维即指小团体意识,是指在凝聚力很高的 团体里,团体成员追求一致性的 期望很高,表 面的 一 致性,压 制了 个 人的独立批 判的思考能力,破 坏了 个人实事求是的考虑及道德的判 断,阻 碍了不同意 见的发
表 ,因 而造成错误的 决 策。
7.冒险和保守是两种极端倾向,对团体决策都是不利的。造成这两种极端倾向可能有 以下的原因: (1110简)
①责任扩散的影响。 ② 受团体领导者的影响。
③ 团体中多数人的偏 爱与从众心理的作用。④受 冒 险和 保守价值估计的影响。
六、 团体的竞争、合作与冲突
1.竞争的含义:竞争是指团体中个 人与他 人之 间,或团 体与团体之间,为了达到一定
的目标而相互争胜,力争压倒对方取得优势地位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
2.合作的含义:合作是社会化劳动及 活 动的 一 种形 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 团体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 同 导 向目标的心理状
态和行为活动。
3. 团体冲突的含义:团体冲突一般指人们知觉到的 团体内部或 团体之间目 标不 一 致与 意见相互分歧而言。从心理学角度看,把冲突理解为两种目标的 互不相容和 互相排
斥现象,即指个 人或团 体面 临两个互不相容目标时, 心 理、行 为 上的 矛盾对立状态。
4.个人自身心理与行为上的冲突有以下形式与原因: (1201单、1110单)
(1) 双趋式冲突,即指 一个人想同时达到 两个都喜欢的目标,但又不可兼得,只 能取
一 个舍一 个 ,造 成左右为难的 冲突形式
(2) 双避式冲突,即指 一个人想同时回避两个都不喜欢的 目标,而又不得不接受其中
一个目标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3) 趋避式冲突,即指一个人想接近某一目标,同 时又想回避该目标,不可兼顾,造
成“进退维谷”的冲突形式;
(4) 双重或多重趋避式冲突,即指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取舍时, 处在四选
二 (即两种取舍)的矛盾状况时,便出现双重趋避式冲突。
七、冲突管理与解决团体冲突的原则、策略、方法。 (1201论)
(1) 解决团体冲突的原则:
①提倡和谐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发展建设性冲突,消除破坏性冲突。
②要提倡民主,倡导和鼓励员工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③要加强信息沟通,提倡意见交流,增加透明度,减少隔阂,缩短心理距离。
④健全EAP系统,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平衡心理差异”,以及“自我心理调节”工作。 (2) 解决团体冲突的策略:
①强制(或竞争)策略,是 坚持性高,又不合作的牺牲对方的策略; ②退避策略,是两个维度都低的逃避对抗的策略;
③克制策略,是 合作性高, 而坚持性低的牺牲自己,满足对方的和解顺应策略; ④统合策略,是两维均高的求同存异策略;
⑤妥协策略,是两维适中的双方让步双方权宜接受的策略。
(3) 解决团体冲突的方法:
①协商谈判法(即求同存异法),用求大同存小异或者求大同存大异的方式缓和冲突; ②寻找外援法或仲裁调解法,即由上级或第三者出面调停的办法;
③权力、权威法,即采用诉诸权力或武力,强制性调解或解决方法;
④拖延与回避法,延缓解决问题,避免直接冲突;
⑤合并与兼并法、转 移目标法、教育与认知重构法、调整政策或策略方法、解体与重
组法等。
> 考点拾搬
基 学习要求:该模块的知识点考核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因此我们只需要对其有印象即可,在选
择中能将其正确选择。
1.如果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则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成正相关;反之,则凝聚力
与生产效率成负相关。 (1201单)
2.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与成分包括交往中的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要素(1201单) 3.战略性决策是一种带全局性质和整体目标的 非程序化的决策。 (1301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