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自考报名学习一网通办!
今天是:2025/06/08 星期日 14:05
自考题库
自考课堂
自考教材
自考视频
联系我们:138888888888
距2025年6月报名时间还有 :
距2025年10月月考试时间还有:
自考学习
自考资讯
自考专业
自考答疑
自考热点
山东自考报名系统
自考成绩查询
自考成绩查询
自考成绩查询
各市自考
济南自考
济南自考
济南自考
济南自考
济南自考
济南自考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考学习 >> 学习资料 >>
13683管理学原理(中级) 第十二章沟通

13683管理学原理(中级) 第十二章沟通

第十二章沟通

1.识记

(1)沟通的概念:沟通是为了完成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和 群体间传递,并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即通过沟通,是组织成员对组织的任务

与目标获得了解并最终达成共识。

(2)沟通的要素:四个基本要素——信源、信息内容、信宿、信道

(3)沟通的特点:1、心理因素对沟通的影响很大,2、沟通既是信息传递过程, 又是情感交流过程,3、沟通主要以语言为载体,4、在人际沟通中会出现沟通

障碍。

2.领会

(1)沟通的必要性

(2)沟通的作用:1、沟通是保证决策科学的基本前提,2、沟通是改善人际


 

关系的基本手段,3、沟通是改变员工行为的重要方法,4、沟通是适应外部环

境的重要途径

(3)沟通的原则(修改说法):尊重原则、相容原则、理解原则。

(4)沟通的过程:

(5)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新增)

语言沟通是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可将其细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 通两种形式。人们之间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是交谈,也就是口头沟通。常见的 口头沟通包括演说、正式的一对一讨论或小组讨论、非正式的讨论以及传闻 或小道消息传播等。书面沟通包括备忘录、信件、组织内发行的期刊、布告

栏及其他任何传递书面文字或符号的手段。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某些媒介而不是讲话或文字来传递信息,它包括身

体语言沟通、语调、物体的操纵,以及空间距离等多种形式。

沟通的分类情况如图7-2所示。

 

 


 

 

 

 

 

 

 

 

 

 

 

 

 

 

 

 

1.语言沟通

(1)口头沟通

口头沟通是以口头交谈的形式进行的沟通,包括人与人之间面谈、电话、 开会讨论以及发表演说等。口头沟通的优点:用途广泛,比较灵活,信息量 大,速度快,信息会在最短的时间里被传送,并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对方的

回复。

但是,口头沟通也有缺陷。信息失真率大,不能同时与多人双向沟通,

受个人情绪影响比较大,有时反馈和核实都比较困难。

(2)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是指书面文字(包括计算机、磁带、光盘等现代化媒体)的形  式进行的沟通,信息可以长期得到保存。在组织中, 一些重要文件,如合同、 协议、规章、制度、规划等都要运用书面沟通。文字上要求精确、简练,避

免在解释上出现异议。

优点:比较规范、信息传递转准确度高、传递范围广、有据可查、便于

长期保存等。缺点是耗费了更多的时间,缺乏及时反馈。

(3)电子媒介沟通

工业革命后,将包括图表、图像、声音、文字等在内的书面语言性质的

信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转化为电子数据,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沟通方式或形


 

式。优点是:将大量信息以较低成本快速的进行远距离传送;缺点:手段受 技术因素影响大,很多交流需要技术成本来支撑,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操作技能才能进行。

2.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相对于语言沟通而言的,是指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

语调、表情、空间距离等方式交流信息、进行沟通的过程。

(6)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7)下行、上行、平行沟通

(8)沟通网络:是指一群人建立和保持联系,以便相互沟通的一种形式。有链

式沟通、轮式沟通、环式沟通、Y 式沟通、全通道式沟通。

(9)双向沟通和单项沟通(新增):

①单项沟通:没有信息反馈的沟通,比较适用于:

问题较简单,但时间较紧;

下属易于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案;

下属没有了解问题的足够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反馈不仅无助于澄清事实

反而容易混淆视听;

上级缺乏处理负反馈的能力,容易感情用事。

②双向沟通指有反馈的信息传递,是发送者和接受者互相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的沟通。它比较适合于下列几种情况:

时间比较充裕,但问题比较棘手;

下属对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

下属能对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上级习惯于双向沟通,并且能够有建设性地处理负反馈

(10)沟通的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和交换过程中,由于信息意图受到干扰或


误解,而导致沟通失真的现象。

(11)沟通障碍的克服:1、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2、沟通的

内容要确切;3、沟通要有诚意;4、沟通方式要适合;沟通渠道要拓宽。

点赞(0) 打赏
山东自考工具
自考报名系统
自考成绩查询
自考助学报名入口
热点资讯
教育部
教育部
教育部
关于我们- 公示公告- 法律声明- 规章制度- 法规政策- 联系我们
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 | 打击利用恶意投诉非法牟利自律公约 | 网络诚信自律承诺书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互联网信息服务投诉 | 山东自考通网投诉:010-86200101
鲁ICP备2025139970号| ICP备案 | 鲁公网安备11010802043785号 版权所有: 鲁润(山东)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3 - 2028 HXFZW.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