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激励
1.识记
(1)激励的概念:激励是指激发人的需要与动机,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
程。简单而言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2)激励的基本过程:
反馈
引 起 导向 达成
2.领会
(1)激励的目的(新增):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激励的作用(新增):把有才能的、组织需要的人吸引过来;使已经在职 的职工最充分的发挥其技术和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进一步激发职
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大大提高工作绩效。
3.应用
(1)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
我实现需要
(2)双因素理论:
(3)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
(4)期望理论
(5)强化理论
(6)归因理论
(7)公平理论(新增):
公平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出版的《社会交换中的不公 平》 一书中提出来的,又被称作社会比较理论,主要研究报酬的公平性对人
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亚当斯提出,当一个人取得了成绩并得到报酬之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 得成绩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他会挑选参照物进行比
较。而比较一般有两种:横向比和纵向比。
公平理论对管理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首先,管理者用报酬或奖赏激励员工时, 一定要使员工感到公平与合理。
其次,管理者应注意横向比较,以免员工由于感觉不公平而离职,影响组
织的稳定性。
最后,公平与否也源于个人的感觉,人们往往高估别人的报酬,低估别 人的贡献,由于感觉上的错误,就会产生不平衡心态。管理人员应善于识别
个人主观上的认识偏差,进行必要的说明解释,以利于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8)激励的原则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修改):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差异化与多样化;公平与公正。
(9)激励的方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修改):(见新版教材P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