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控制篇
第十三章控制
1.识记
(1)控制的概念:在管理活动中,完整的控制包括了“纠偏”和“调适”这两 方面的含义。控制的功能就是将实际绩效与预期绩效进行比较,其间如果有任
何差异,即由控制予以纠正与处理。
(2)预算及其种类(见新版教材 P274): 预算是计划的数量表现
(3)ABC 分类法(新增)(见新版教材 P275) 是根据企业不同库存物资的重 要程度,对企业所有库存物资进行分析、计算,把物资分为 A(20% 的物资占 年度库存总值的80%,进行最严格的控制)、B (另外20%的物资占了价值的 15%,进行一般控制)、C (其余60%的物资只占了5%的价值,可以通过简单
设置订货点的方式进行控制)三类,然后对不同类别的物资实施不同的管理。
(4)经济批量(新增)(见新版教材 P276) 是企业在保证满足均衡生产需要的
条件下,通过费用计算和确定最低合理生产批量的数学方法。
2.领会
(1)控制的必要性:1、环境的变化;2、管理权力的分散;3、工作能力的差
异
(2)控制与其他管理职能的关系(新增):计划和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有组织的保证;领导影响着控制工作的质量
(3)控制的目的:1、控制的基本目的是要“维持现状”;2、控制要“打破现
状”,控制工作的最佳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
(4)控制的过程(新增):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
(5)控制的内容(见新版教材 P271): 人员控制(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时 间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库存控制、审计控制(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
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
(6)全面质量管理(见新版教材 P277) 一个过程(即企业管理是一个过程)、 四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PDCA 循环)、八个步骤(计划阶段:1、 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或影响因素, 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计划,制定 措施。实施阶段:5、执行计划、落实措施。检查阶段:6、检查计划的实施情 况。处理阶段:7、总结经验,巩固成绩,工作结果标准化,8、提出尚未解决
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3.应用:有效控制的原则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见新版教材P270): 及时性原
则、适度性原则、重点原则、经济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弹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