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1.识记:
(1)组织环境的概念: 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
因素的集合
(2)组织环境的分类: 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周边、影响组织经营活动及其 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组合, 外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
会和技术四项)和具体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企业内部影响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资源、企业文化等(新增)
(3)组织环境的特点(新增):客观性、复杂性、关联性、不确定性、层次性。
(4)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见新版教材 P85)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 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组织文化由三个层次 构成:理念层、制度与行为层、象征层。组织文化的特征:客观性、独特性、
相对稳定性、继承融合性、发展性
(5)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见新版教材 P87) 1、共同价值观,2、企业使命,
3、企业精神,4、企业道德,5、团体意识,6、企业制度,7、行为规范,8、
企业形象。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2.领会:
(1)组织与环境的关系:①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
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环境制约组织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效
率;②组织对环境的影响:适应环境改变自己、影响环境、选择新环境。
(2)组织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见新版教材 P85)
3.应用
(1)一般环境分析 (PEST) 一般环境分析主要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
(2)具体环境分析 采用迈克尔·波特的行业竞争“五力模型”即现有竞争者、
潜在竞争者、替代品生产者、买方、卖方这五种力量进行分析。
(3)SWOT 分析法:
含义: SWOT 分析是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将外部环境 中的机会与威胁、内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分析方法。SWOT 分 析代表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劣 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
胁 (threats)。
分析基本步骤:①分析组织的内部优势与劣势;②分析组织面临的外部机 会与威胁;③将外部机会和威胁与组织内部优势和弱点进行匹配,形成可行的
组织发展战略。
SWOT 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
SWOT 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优势——机会(SO) 组合、弱点
机会 (WO) 组合、优势 威胁 (ST) 组合和弱点 威胁 (WT) 组合。
优势——机会 (SO) 组合: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 战略,是一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 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该战略。例如良好的产品市场前 景、供应商规模扩大和竞争对手有财务危机等外部条件,配以企业市场份额
提高等内在优势可成为企业收购竞争对手、扩大生产规模的有利条件。
弱点 -机会 (WO) 组合: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弱点,使企业改 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存在外部机会,但由于企业存在一些内部弱点而妨 碍其利用机会,可采取措施先克服这些弱点。例如,若企业弱点是原材料供 应不足和生产能力不够,从成本角度看,前者会导致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 置、单位成本上升,而加班加点会导致一些附加费用。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的前提下,企业可利用供应商扩大规模、新技术设备降价、竞争对手财务危 机等机会,实现纵向整合战略,重构企业价值链,以保证原材料供应,同时 可考虑购置生产线来克服生产能力不足及设备老化等缺点。通过克服这些弱 点,企业可能进一步利用各种外部机会,降低成本,取得成本优势,最终赢
得竞争优势。
优势——威胁 (ST) 组合: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 所造成的影响。如竞争对手利用新技术大幅度降低成本,给企业很大成本压 力;同时材料供应紧张,其价格可能上涨;消费者要求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 企业还要支付高额环保成本;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成本状况进一步恶化, 使之在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但若企业拥有充足的现金、熟练的技术 工人和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便可利用这些优势开发新工艺,简化生产工艺 过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从而降低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另外,开发新技 术产品也是企业可选择的战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是最
具潜力的成本降低措施,同时它可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回避外部威胁影响。
弱点——威胁 (WT) 组合: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弱点,回避外部环境威 胁的防御性技术。当企业存在内忧外患时,往往面临生存危机,降低成本也 许成为改变劣势的主要措施。当企业成本状况恶化,原材料供应不足,生产
能力不够,无法实现规模效益,且设备老化,使企业在成本方面难以有大作
为,这时将迫使企业采取目标聚集战略或差异化战略,以回避成本方面的劣
势,并回避成本原因带来的威胁。
(5)组织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辐射功能
(6)组织文化塑造的途径: 1、确立合适的价值观标准,2、选择与组织价值 观相融合的应聘者,3、强化员工的认同感,4、建立符合组织文化要求的奖励
系统,5、不断丰富和完善组织文化。
(7)社会责任观的具体体现:①对雇员的责任,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等;②对顾客的责任,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 信息等;③对竞争对手的责任,不要假冒其他企业的商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等。④对环境的责任,维护环境质量、使用清洁能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⑤对社会的责任,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赞助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