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简述人类行为的特点。
答:(1)自觉性与主动性;(2)因果性;(3)目的性;(4)稳定性与可塑性;(5)个别差异性与共同性。
2. 简述需要的概念及特征。
答: 概念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满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亊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 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帔人们体验。
需要的特征
(1)需要内容与对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2)需要与个体生存发展的相关性。
(3)人类需要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4)人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3.简述双因素理论的基本观点。
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1)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2)技术监督系统(3)人际关系(与上级、下级等);(4)工资;(5)工作安全性;(6)个人的生活;(7)工作环境;(8)地位;(9)生活条件。
激励因素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工作富有成就感;(2)工作成绩能得到承认;(3)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4)职务上的责任感;(5)个人成长发展的可能性;(6)职位升迁等。
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励因素“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保健因素“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均有正负两种价值或作用。当保健因素是正价时只能达成没有不满意(即中等状态),是负价时导致不满意;而激励因素是正价时才能使人非常满意,是负价时导致没有满意(即中等状态)。因此,从不满意到非常满意的转化,要经过保健因素从负向正价转化,以及激励因素从负向正价的转化。
4.从宏观和微观管理的角度简述激励应该遵循的原则。
答:(1)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2)因人而异的原则。
(3)奖惩幅度大小适宜原则。(4)公平性与效益结合的原则。 (5)奖励的导向性原则。
5. 简述强化管理的主要原则。
①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因人而异的原则。 ②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与强化的原则。 ③及时反馈的原则。 ④不固定时间、频率、间隔的强化原则。
⑤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的原则。
6.简述强化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强化管理的实际应用,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有效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为此,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
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2)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
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
(3)注意强化的时效性。
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4)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
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
(5)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员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员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行为。
【论述题】
1.试述激励机制的原则和方法。
答:激励的原则:
(1)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2)因人而异的原则。(3)奖惩幅度大小适宜原则。(4)公平性与效益结合的原则。(5)奖励的导向性原则。
激励的具体方法:
(1)内在激励方式。此方式包括:参与性、自主性与工作自由抉择、发明与创新、承担责任、工作的趣味性、成长与发展机会、工作扩大化与多样性、工作丰富化与挑战性等。
(2)外在激励方式。此方式包括:①直接的薪酬,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奖金、分红、超时与假日酬金、认股权等;②间接的薪酬,包括医疗、保险、退休金等保护措施、带薪休假、带薪进修学习、福利与津贴等;③非财务的酬赏,包括自选办公室及陈设、自选午餐时间与场所、特定停车泊位与专车、自选工作派任、教育成员资格、职务职称头衔名片、配秘书与助手等。
2.试述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强化理论应注意的事项。
答:(1) 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 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2) 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 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 性消极行为。因此,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
(3) 注意强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强化 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 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4) 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 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员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员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