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63管理心理学2021年04月真题及答案【带解析】 备考2025年10月山东自考
00163 管理心理学 2021 年 4 月真题
1、【单选题】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A: 心理学
B: 普通心理学
C: 管理心理学
D: 工程心理
学
答案:A
解析:此题考点是心理学的定义。因此,我们可以将心理学一般定义为是研究人的心理活
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故选 A。P41
2、【单选题】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
A: 数理分析法
B: 逻辑判断法
C: 观察法
D: 经济分析法
答案:C
解析: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1)实验法;(2)观察法;(3)问卷法和测
验法;(4)个案研究法;(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6)经验总结法。P58-60
3、【单选题】在古典管理学家之中,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是
A: 泰勒
B: 法约尔
C: 韦伯
D: 古利克
答案:B
解析:亨利·法约尔是与泰勒并驾齐驱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被后人尊称为
“现代经营管理之父”。P68
4、【单选题】管理心理学萌芽的标志是
A: 人际关系理论的出现
B: 组织关系理论的出现
公众号:众智专业课复习资料,后续更新/必过押题、网课资料联系微信:1856753
C: 领导关系理论的出现
D: 社会关系理论的出现
答案:A
解析: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人际关系理论(也称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标志了管理心理学
的萌芽。P70
5、【单选题】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
知觉的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答案:D
解析:此题考点是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
觉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P84
6、【单选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弗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将人的需要归纳为成长需要、关
系需要和
A: 健康需要
B: 生存需要
C: 社交需要
D: 实现需要
答案:B
解析:此题考点是需要的种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奥德弗在马斯洛层次结构的基础上,又
把人类需要归类为三类:即生存的需要、关系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P124
7、【单选题】按照社会知觉的分类,对某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及行为规范的知觉属于
A: 自我知觉
B: 对他人的知觉
C: 角色知觉
D: 人际知觉
答案:C
解析:此题考点是角色知觉的定义。角色知觉是对某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及行为规范的知
觉。P88
8、【单选题】能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
A: 智力
B: 能力
C: 感觉
D: 知觉
答案:B
解析:能力是能够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人成功与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
征。P98
9、【单选题】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一般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类别的 IQ 为
A: 70 以下
B: 70~79
C: 80~120
D: 120 以上
答案:B
解析: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一般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类别的 IQ 为 70~79;70 以下属
于心智不足类别;80~120 属于中下到中上;120 以上属于优秀类别。本题 B 项正确。P101
10、【单选题】目的也属于
A: 动机范畴
B: 智力范畴
C: 能力范畴
D: 社会范畴
答案:A
解析:目的也属于动机体系的范畴。它也具有启动行为、导向与定向行为、调节行为、聚
合行为、激励行为、鼓舞士气等多方面的功能。P122
11、【单选题】根据麦克莱兰的理论,建立友好和亲密人际关系的欲望是
A: 权力需要
B: 生理需要
C: 归属需要
D: 成就需要
答案:C
解析:此题考点是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归属需要是指建立友好和亲密人际关系的欲
望。P131
12、【单选题】公平理论的提出者为美国学者
A: 华盛顿
B: 斯金纳
C: 亚当斯
D: 法约尔
答案:C
解析: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在综合有关分配的公平概念与认知失调理论的基础
上,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P135
13、【单选题】在组织和员工相互关系的情境中,员工个体对于相互责任和义务的信念系统,
称为
A: 心理压力
B: 组织承诺
C: 心理契约
D: 组织忠诚
答案:C
解析:此题考点是心理契约的概念与特征。有学者强调:“心理契约是员工对于组织责任
和自己对责任和义务的认知,进一步将心理契约解释为,在组织和员工相互关系的情境
中,员工个体对于相互责任和义务的一种信念系统。”。P142
14、【单选题】属于对员工忠诚管理的策略的是
A: 平均分配
B: 赞美员工
C: 集权管理
D: 合适的企业文化建设
答案:D
解析:此题考点是组织忠诚。对员工忠诚管理的策略主要有:(1)对员工适度授权;
(2)公平的评价;(3)合适的企业文化建设;(4)尊重人才,人尽其才;(5)良好的
待遇与激励;(6)给员工表达情绪与合理宣泄情绪的机会。P145
15、【单选题】“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种团体影响的行
为效应是
A: 社会助长效应
B: 社会标准化倾向
C: 社会顾虑倾向
D: 社会惰化现象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响的行为效应。社会惰化现象是指与一个人单独工作相比,当人
们作为团体的一个成员工作时,其工作动机、努力水平、个人责任与工作绩效有可能下降
的趋势。平常人们说的“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就是典型
的社会惰化现象。P157
16、【单选题】根据戴维斯的理论,在企业和组织中,团队的生产效率越高,团队的士气
A: 越高
B: 越低
C: 不变
D: 不一定高
答案:D
解析:此题考点是团体士气与生产效率。高士气的团体不一定有高的生产效率,但士气对
高效率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P161
17、【单选题】一般来说,快速沟通最好采用
A: 单向沟通
B: 双向沟通
C: 多向沟通
D: 集中沟通
答案:A
解析: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各有所长,到底采取哪种方式应视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来说,
快速沟通以单向沟通为好;准确沟通以双向沟通有利;简单工作以单向沟通为好;复杂而
陌生的问题与重要重大的决策,则双向沟通效果要好。P170
18、【单选题】X 和 Y 供职于同一个公司,X 总是用长者和权威的方式对待 Y,而 Y 却并不在意,
能够平静理智地回应 X。根据 PAC 模型,他们的交流类型属于
A: PC 对 AA
B: AA 对 CP
C: CP 对 AA
D: CP 对 PC
答案:A
解析:PC 对 AA 的交流类型——是甲方以长者、权威、高压的方式,像对儿童那样对待乙
方;而乙方则以理智的、平等的态度对待甲方。本题的 X 和 Y 就属于此类。P179
19、【单选题】带全局性质和整体目标的非程序化的决策是
A: 战术性决策
B: 战略性决策
C: 稳妥性决策
D: 竞争性决策
答案:B
解析:此题考点是决策的类型。战略性决策是一种带全局性质和整体目标的非程序化的决
策。P190
20、【单选题】巴纳德认为任何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和
A: 协作的意愿
B: 控制的意愿
C: 领导的意愿
D: 分工的意愿
答案:A
解析:此题考点是现代组织概念。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提出,任何组织都包含三
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P209
21、【单选题】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缺陷是
A: 缺乏协调
B: 多头领导
C: 高度集权
D: 人心不稳
答案:B
解析: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缺陷是多头领导,削弱统一指挥。P214
22、【单选题】下级机构既受上级部门的管理,又受同级职能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的
组织结构形式是
A: 团队组织结构
B: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C: 矩阵式组织结构
D: 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答案:D
解析: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特点是以直线为基础,在保持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下,增加
了为各级行政主管理领导出谋划策但不进行指挥命令的参谋部门而综合形成的。在直线职
能型结构下,下级机构既受上级部门的管理,又受同级职能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P214
23、【单选题】文化一词来源于
A: 古汉语
B: 古拉丁文
C: 甲骨文
D: 楔形文字
答案:B
解析:文化一词来源于古拉丁文,本是指“耕作”、“教习”、“开化”的意思。P228
24、【单选题】在群体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与大家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是
A: 心理强化
B: 从众心理
C: 认同心理
D: 心理定势
答案:B
解析:此题考点是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从众是在群体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与大家
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P235
25、【单选题】关于 CIS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IS 即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B: MI 是 CIS 的基础和基本的精神所在
C: BI 最具感染力
D: VI 属于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范畴
答案:B
解析:此题考点是 CI 与 CIS 的概念。CIS 则译为“企业识别系统”或者“企业形象战
略”,故选项 A 是错误的。MI——理念识别或策略识别,它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
念、经营信条、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文化、座右铭和经营战
略的统一化。属于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故 D 选项是错误的。视觉识别(VI)在 CIS 系统
中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故 C 选项是错误的。排除法,最终答案是 B。P239
26、【单选题】明茨伯格将组织中的领导角色归纳为 3 个方面共 10 种。其中,谈判者属于
A: 人际关系角色
B: 信息传递角色
C: 决策制定角色
D: 组织协调角色
答案:C
解析:此题考点是领导者的而决策功能。企业家、危机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都属
于决策制定角色。故选 C。P246
27、【单选题】以推行国家公共事务为主要目标,执行政治与业务决策的领导是
A: 政治思想领导
B: 业务领导
C: 行政领导
D: 学术领导
答案:C
解析:此题考点是领导工作类型。行政领导主要处理“人—事”关系问题,这是以推行国
家公共事务为主要目标,执行政治与业务决策型的领导,故选 C。P248
28、【单选题】19 世纪中叶以后,在社会化大生产时期出现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
的领导体制是
A: 家长制领导
B: 专家集团领导
C: 职业“软专家”领导
D: 经理制领导
答案:D
解析:此题考点是西方领导体制的发展。经理制领导是社会化大生产时期企业管理的领导
体制,其实质是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故选 D。P251
29、【单选题】认为领导者的品质来源于生理遗传,是先天具有的,且领导者只有具备这些才
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这种理论属于
A: 领导作风理论
B: 领导行为理论
C: 领导特质理论
D: 领导权变理论
答案:C
解析:传统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品质来源于生理遗传,是先天具有的,且领导者只有具
备这些特性才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P254
30、【单选题】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根据下属成熟度不同匹配了相应的领导风格,说服型领导
的风格是
A: 高工作——低关系
B: 高工作——高关系
C: 低工作——高关系
D: 低工作——低关系
答案:B
解析:此题考点是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由下属成熟度与领导风格匹配表可知,说服型领导
方式的领导风格是高工作一高关系。故选 B。P260
31、【多选题】社会认知的有效管理原理和方法主要有
A: 强化法与分化法
B: 印证与实证方法
C: 情绪调节与控制的方法
D: 印象管理方法
E: 人本管理方法
答案:ABCD
解析:社会认知的有效管理原理和方法主要有:(1)可以采用强化法与分化法。(2)印证与
实证方法。(3)情绪调节与控制的方法。(4)印象管理疗法。P49
32、【多选题】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效应主要有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光环效应
D: 心理定势现象
E: 制约现象
答案:ABCDE
解析:此题考点是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效应。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与效应主要有: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音箱扩散效应、哈罗效应);
(3)心理定势现象;(4)制约现象;(5)其他影响因素。故选 ABCDE。P93-94
33、【多选题】德国教育家、哲学家斯普兰格(E.Spranger)从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与价值取向
的角度,把性格划分为多种类型,其中包括
A: 理论型
B: 经济型
C: 审美型
D: 宗教型
E: 权力型
答案:ABCDE
解析:德国教育家、哲学家斯普兰格从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与价值取向的角度划分的性格类
型:(1)理论型。(2)经济型。(3)审美型。(4)宗教型。(5)权力型。(6)社会
型。P115
34、【多选题】组织的特征包括
A: 共同的目标
B: 分工合作
C: 封闭性
D: 正式性
E: 机械性
答案:ABCDE
解析:根据传统的组织观,不管是政权组织、经济组织、军事组织,还是文化科技教育组
织,都有如下特征:①组织必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完成共同任务
而协调组织的活动。②组织包括不同层次的分工合作。组织目标单靠个人无法实现,必须
分工合作,由不同层次结构的团体来实现。③组织的封闭性、正式性、机械性、科层结构
性是由相互作用、运用知识技术的人群所组成的有结构性的活动整体。④组织的基本任务
是规定每个人的责任;明确成员之间的职权关系;协调组织内每个成员的行动,去实现组
织目标。因此本题选 ABCDE。P206
35、【多选题】组织形象评估的指标有
A: 认知度
B: 广告接触度
C: 评价度
D: 曝光度
E: 销售额度
答案:ABC
解析:对于一般人而言,评论一个组织的组织形象,用“较好”、“一般”、“较差”这
样的描述性语言就够了。但对于组织管理人员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人员,定性的评价是远
远不够的,必须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即从企业认知度、广告接触度
和评价度三个指标对企业形象进行度量。P238
36、【问答题】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答:(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 (2)注意互补,协
调关系。 (3)认识差异,关注健康。 (4)因人而异,管理教育。P109-111
37、【问答题】简述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的缓解方法。
答案:答:(1)改变产生职业倦怠的应激源。 (2)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改善自我的应激
能力。 (3)重视情商管理,建立 EAP 系统,开展员工帮助计划。P148
38、【问答题】简述维系团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答案:答:(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2)为了实现团体的目标,团体必须有共同
遵守的规范和法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每个成员都意识到其他成员
的存在,也意识到成员之间有互动作用、相关依存、有感情联系。 (4)团体有一定的
结构,每个成员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和规定的权力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沟通与交流。P153-154
39、【问答题】简述变革推行者和变革机构应对变革阻力的策略。
答案:(1)教育与沟通。通过与员工进行沟通,帮助他们了解变革的理由,会使变革的阻
力减少。 (2)参与变革决策:在决定变革之前,将持有反对意见的人吸收到决策过程中
来,让他参与变革的决定,从而降低变革实施过程的阻力。 (3)促进与支持。当员工十
分恐惧和忧虑时,给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新技术培训或短期的带薪休假都有利于他
们的调整。 (4)谈判。变革推动者处理变革的潜存阻力的另一个方法是,以某些有价值
的东西换取阻力的减小。 (5)操纵和合作。操纵是指隐含的影响力。合作是一种介于操
纵与参与之间的形式。 (6)强制。是指直接对抵制者实施威胁和压力。P224-225
40、【问答题】简述选拔领导人才的主要方法。
答案:答:(1)民主推荐。 (2)岗位竞聘。 (3)业绩考核。 (4)素质评价。
(5)岗位模拟测试。P266
41、【问答题】试述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答案:答: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1)经济人假设。20 世纪 20
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经济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泰勒、韦伯、法约尔,管理理论
是 X 理论。其管理措施中:管理重点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管理职能属于传统管理职能;
管理措施是外部奖惩,即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体制是专制集权领导体制。 (2)社会
人假设。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社会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梅奥等,管
理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其管理措施中:管理重点是以人为中心;管理职能属于人际关系
协调职能;管理措施是集体奖励方式;管理体制是新型民主参与、沟通的领导体制。
(3)自我实现人假设。20 世纪 40——50 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自我实现人假
设,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管理理论是 Y 理论。其管理措施中:管理重点是以环境与人,实
质是以人为中心;管理职能是设计环境与采访的职能;管理措施强调内部奖励与成就动
机;管理体制是新型民主参与决策的领导体制。 (4)复杂人假设。20 世纪 60——70 年
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复杂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摩尔斯与洛斯奇,管理理论是超 Y
理论。其管理措施主要是奖励措施的权变、管理方法的权变、组织结构的权变、领导体制
的权变等。P77
42、【问答题】试述社会知觉的应用。
答案:答:对人的知觉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看法与评价,这种评价对管理工作会产生明显的
影响: (1)影响人事任用与面试。要决定是否聘用某人,或把某人安置到何种岗位上,
面试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同的面试主持人对同一应试者做出的判断、得出的结论也各
不相同。在面试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在最初几分钟里给人的良好印象尤为重要。
总的来说,面试中更为关键的不是如何留下好印象,而是不要留下坏印象。 (2)影响绩
效评估。主管人员的知觉对下级的绩效评估具有很大影响。由于绩效评估关系到职工的晋
级、调薪,与职工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因此,主管人员在进行评估时,应尽可能采用客
观标准,在必须进行主观判断时,应警惕知觉中的各种弊端,防止可能的知觉歪曲。 (3)
影响对职工努力程度的评估。对员工的评价,既要重视他的工作绩效,也要重视他的努力
程度。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员工的努力精神要比绩效更为重要。一般来说,评估职工的努
力程度往往根据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其中会存在一定的知觉偏见和歪曲。 (4)影响职工
的忠诚度。任何组织都希望其成员忠于自己的组织。虽然对本组织的忠诚并未列入绝大多
数组织的考核范围,但是主管人员如果怀疑组织中某个成员的忠诚,则会不利于此人以后
的晋升。评估职工的忠诚度也依赖主观判断。P96-97
43、【问答题】案例:甲、乙两人大学毕业后同时进入一家公司,两人在同一科室工作,工资
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 2400 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 3200 元,而乙的工资
被定为每月 3600 元。甲拿到 3200 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 800 元,但当他得
知乙的月工资是 3600 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问题:(1)试运用公平理论
分析甲为何会产生这种心理反应。 (2)针对甲目前的状况,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答案:答:(1)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
(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
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横
向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行纵向比
较。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理
的,因而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
收支比例低于过去的收支比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
极影响。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 800 元;但当他
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 400 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
极性明显下降。P135 (2)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
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应时及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
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
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